当前分类:生活百科

【国学小常识】门前为何有两尊石狮子?狮子从哪儿来到中国?

古人常在住宅门前摆放两尊石狮,以镇宅护院,这种习俗沿袭至今。那么,这种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

据程张先生考证,这种用石狮子做守门神兽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唐朝时,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都城,政府规划了“坊”——相当于现在的街区。坊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坊门一般制成牌楼式,并在上面写上坊的名字。坊柱由一对大石块夹着,以防风抗震,固定坊门。为了避免石块的生硬单调,能工巧匠们就在上面雕刻了狮子、麒麟等瑞兽,既美观实用,又寓意吉祥。这应该就是用石狮子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后,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大户人家为了体现自家的声势,就参照坊门的样式加以简化,树立了门楼。而坊门旁的夹柱石,就演化成了守门的石狮。元代,看门的石狮子由豪门大户走向民间,并相沿成习。

将石狮子摆在大门口到底有何寓意呢?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

一,避邪纳吉。狮子在古人心目中历来是驱魔辟邪的瑞兽,所以早在汉代时就曾用它来镇守陵墓。在乡间路口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也都是希望它们能够镇宅、辟邪,禁压不祥。

二,预卜灾害。在传说中,狮子有预卜灾害的灵力。如果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人们可以据此提前避难。

三,彰显权贵。宫殿、王府、衙署、宅邸等处的守们石狮,往往都气宇轩昂,显示出主人的权势和尊贵。

四,艺术装饰。石狮的造型多变,工艺精美,是出色的艺术品,明清以后多在雄狮爪下踏一个“绣球”,雄狮脚下踩一个幼狮,不仅美观,还体现了人们祈望太平祥和的美好心愿。

· 狮子是进口的吗?

我们的祖先驯养了很多动物,但狮子却吧是中土产物,而是进口的。

狮子体型矫健,姿态成猛,原产地是非洲、印度等地。汉武帝时,曾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交往的道路,狮子由此得以进入中国。

《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了章帝章和元年(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子”的事情。说的是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来的使臣给汉章帝刘炟送来了罕见礼品:狮子。狮子的到来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还把它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因此,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

狮子仔中国倍受喜爱,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的传入。《灯下录》中提到: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因此,以后就用“狮子吼”来比喻菩萨说法时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狮子也自然而然地被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在我国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掌管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五台山也因此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狮子代表了勇敢与威严,因此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的石狮仅仅是陵墓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摆放在一起。后来石狮子作为吉祥之物,被广泛摆放在住宅前,保卫主任吉祥平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