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分类:天下杂言

四大名著的首尾诗词,经典中的经典!

文以载道可明心,千古不变的真理。文以载道是文学兴衰的尺度、标准和砝码,判别文学的价值、魅力就在于文是否载道。道在哪里?往往在于文章的主题与中心。

四大名著

而文章的开篇诗词有揭示主题、直接点明所要叙述之事所要表达之意,在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结尾诗词令人回味,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整部作品富有含蓄的韵味和具有文生文外的特点。


《三国演义》开篇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结尾诗词中写有:


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红楼梦》开篇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从该诗中看,“荒唐”不仅指作者在书中引出了“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且也指全书描写的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道路。当时的儒生也认为这是“弥天大谎”,所以作者是以愤恨的心情写出“满纸荒唐言”的。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感,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他惟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故云“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结尾有诗云:


说到辛酸处,

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

休笑世人痴!


讲到辛酸的地方,觉得荒唐又悲哀,都是来自于一个梦境,不要笑话世人的痴傻。佛家认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实的。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水浒传》开篇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七雄绕绕乱春秋。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结尾有诗云:


天罡尽已归天界,

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

万年青史播英雄。


《水浒传》讲述了朝代更替中兴衰与变乱,洪太尉误走妖邪,放出了镇压于伏魔殿的待罪天罡与地煞星君,纷纷转生成人出世,这也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其中的恩恩怨怨透着个人意志的不由自主,是非谁人定?兴衰岂无凭?


《水浒传》里的强盗也承认天道,行事讲“义”字当先,但在人们的眼里看他们又是落草为寇,在人世间,如果所作所为符合了做人的道德规范,做出了了不起的事,就会被人称为英雄,就是“盗亦有道”的强盗文化。


它反映了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要遵循做人的道德规范,替天行道,惩奸肃贪,保境安民,也会得到神明的相助,善恶有报,自食其果。


《西游记》开篇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结尾有诗云: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又有诗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传东土的故事。唐僧是一位慈悲为怀、一身正气的圣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经以济众生,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孙悟空忠心护师,全始全终;除恶扬善,救人救彻。


唐僧师徒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鼓舞着后人,他们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却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西游记》展示的是人生的超越过程与归宿,也是四大名著中惟一具有圆满的结局。


相关文章: